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青岛行业发展(青岛行业发展现状)

2023-10-27 7645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青岛啤酒所属行业的地位
  2. 青岛经济最近发展慢是什么原因
  3. 青岛以什么工业为主

1、华润啤酒VS青岛啤酒:啤酒业务布局历程

  

啤酒在酒精饮料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地位,我国是全球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中国啤酒行业的两大龙头企业分别是华润啤酒(00291.HK)、青岛啤酒(600600),两家企业在啤酒业务上的布局历程如下:

  

2、啤酒业务布局及运营现状:华润啤酒略胜一筹

  

——市场份额:华润啤酒市占更高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1.9%和22.9%,在市场份额上,华润啤酒远超青岛啤酒。从历年的市场份额对比来看,华润啤酒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地位。

  

——啤酒产能销量:华润啤酒规模领先

  

从啤酒产能来看,2020年华润啤酒年产能达到1875万千升,而青岛啤酒2020年实际产能仅为934万千升。从销量来看,2020年华润啤酒销量高达1110万千升,青岛啤酒2020年的销量为782万千升。可以看出,华润啤酒在啤酒规模上要领先青岛啤酒。

  

目前,啤酒行业企业纷纷布局中高端啤酒产品,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在高、中、低几个档次均有产品布局。其中,华润啤酒推出黑狮白啤、喜力等系列产品打入高端市场;青岛啤酒凭借琥珀拉格、鸿运当头等高端产品保持住国内中高端市场竞争地位。

  

3、啤酒业务业绩对比:华润啤酒营收规模领先、但青岛啤酒盈利能力强

  

从啤酒业务的经营情况来看,2018-2020年,华润啤酒的啤酒业务收入领先于青岛啤酒。2020年,华润啤酒啤酒业务实现收入314.48亿元,青岛啤酒的啤酒业务实现收入273.38亿元。

  

从啤酒业务的毛利率来看,2018-2020年,青岛啤酒的啤酒业务毛利率高于华润啤酒。从毛利率变化趋势来看,两家公司的啤酒业务毛利率走势均向上增长。2020年,青岛啤酒啤酒业务的毛利率为40.61%,华润啤酒的啤酒毛利率为38.40%。

  

注:华润啤酒未发布啤酒业务专项业绩,考虑到公司仅有啤酒相关业务,故此华润啤酒啤酒业务业绩为公司整体营收和毛利率数据。

  

4、前瞻观点:华润啤酒为中国“啤酒之王”

  

基于上文分析结果,前瞻认为,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的在啤酒领域产品均较为丰富,但鉴于华润啤酒在市场份额和啤酒业务规模上均占有优势,目前是啤酒企业中的“龙头”。

  

_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一省会抽血,把大企业,银行等单位抽走,让企业到济南纳税,这样会带走一批产业链

  

第二给省里交税费一年几十亿的上交这些拿着发展地方经济和民生服务更好

  

第三放管服不够彻底,领导调换太快,一个政策不等执行夯实下来,领导换了又开始新的政策,让投资人不敢投资怕领导一换承诺不兑现了,这样投资人越来越少,肯定不利于经济发展

  

第四国有企业带头发展不得力,这些国企应该在企业发展上思路清晰,按照专业划分,敢于大胆的清理包袱,盘活资产,做好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各种前期服务工作。

  

第五培养专业化公司在人才引进企业引进,特别有前途的专业化公司,鼓励国有企业投入资金发展,这种多点开花,专业化做大做强,这样的青岛肯定发展良好

  

你是从哪里得到的数据说青岛经济发展慢了?是与哪年比较发展慢了?是与谁比较发展慢了?你说的最近是指昨天还是前天,是上个月还是去年?

  

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政府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做出合理的规划,还受国家层面的调控和当地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常说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不能只看一时的发展快慢,应该“风物常宜放眼量”。

  

进出口贸易受影响;实体经济衰退;人才流失等………。市委班子都还没配齐,总得给些时间吧;《青岛经济最近发展慢是什么原因》你问的也真够闲的!

  

就想知道,说实话行不行?[呲牙][呲牙][呲牙]

  

2020年青岛GDP将达到6.5%,较全国算是比较高的,明年还会更好一些,慢吗?

  

今天的慢是为了明天的快[白眼][白眼][白眼][白眼]

  

看看2020年的数据吧!一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在遭遇国际贸易骤冷,整个北方地区经济下滑的同时,还受到省内的残酷遏制和省会的夹击盘剥,但经济逆势而上,保持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成绩依然辉煌。以财政收入和GDP分别高于省会50%和30%的业绩无情打脸那些叫嚣两年超越的小县民!

  

青岛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制造业比如动车(北车)核心研发能力比较强,还有造船业比较发达,海尔海信这些家电产品也是传统的优势产业,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比较欠缺,随着格力电器还有南车等国际化大品牌发展,他们迅速抢占国内市场,青岛的海尔海信等品牌在当地知名度比较高,但是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迅速被挤压,青岛的纺织产品也逐渐走向没落。

  

新兴产业比如互联网和电商营商模式也遭遇滑铁卢,青岛本地的互联网企业没有北京天津这些高校人才支撑,所以只能满足基本需求,阿里巴巴在浙江杭州,腾讯在深圳,小米在武汉,拼多多、美团在北京,饿了么总部在上海,没有一个大型互联网企业或者电商平台在青岛,单纯只靠制造业这些传统行业并不能解决大量年轻人的就业,留不住年轻人包括外卖,快递小哥这些人,更留不下大专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没有人口红利,很多普通的打工人都是在城市挣钱回到自己家乡或者所在的城镇上买房子消费,年轻人在青岛置业的要么是工作单位很好,属于公务员事业编或者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待遇较好的外资企业,给私人企业打工的非青岛户籍人大部分只是在青岛租房子挣钱,攒够钱回消费比较低的菏泽,潍坊,聊城等地置业,还有些人去即墨,平度、莱西、买房子,所以青岛市区经济没有下面的县级区域经济发达,青岛整体经济发展变慢,既有政策原因也有当局者眼界的问题,单纯的只靠一个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呼吁改变不了青岛发展缓慢的现实,所以我更倾向于青岛的经济会延续15年到20年的这种趋势,即增长缓慢,人民的自豪感会被生活质量下降而逐渐散去,到最后跟其他的北方大部分城市一样存在感会越来越低。

  

目前青岛以轻工业为主,特别是家电制造业,出现了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规模较大的家电品牌。

  

2017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5%,集体企业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1%,私营企业增长10.7%。

  

2017年,青岛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2%,金属制品业增长7.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8.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7%。

  

汽车制造业增长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8%。

  

2017年,青岛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2.2亿元,增长7.5%。实现利税总额98.7亿元,增长9.1%。

  

"十二五"期间,青岛重点规划的轨道交通、家电电子、石化、汽车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加速壮大。截至2014年底,青岛工业产值达到1.67万亿,是"十一五"末的1.5倍,工业产业集聚度与"十一五"末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此外,产业链龙头项目引进也成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数据中心等,"十二五"期间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青岛。一汽大众青岛工厂项目总协调耿茹滨表示,到2017年华东基地项目投产时,青岛家用轿车制造将实现"零突破"。

  

参考资料:人民网-辉煌十二五:高寒动车青岛制造工业产值达1.67万亿


复制成功